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服装工艺分析浅谈服装工艺课的教学方法
文章出处:
发表时间:2016-11-07

  服装工艺设计在以往的课程体系中被称为服装缝制工艺,现在在许多服装院校中虽课程名称不同,比如叫工艺设计或缝制工艺,但都是遵从旧的教学模式,服装传统教学方法侧重于教师的讲授和演示及学生操作练习,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缺乏自主性,思维受到一种禁锢,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衔接不够,学生在课程中单纯地学到服装缝制技能的基本知识,更谈不上进行工艺设计了,未能真正理解、达到工艺设计的根本目的。服装工艺分析


  服装专业的教学改革要求以学生的学习行为为主体,学生是实操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 咨询者和指导者。教师变信息教学为方法教学,整个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既能学习到前人总结出来的间接经验,又能在自己的实践操作中获取直接经验。


  因此,我认为现在的服装工艺教学中可尝试改变一下原有的教学模式,采取“模拟”“分组”等教学方式,避免 款式全体通用,教学方法千人一面,善于抓住学生的学习心态,巧妙地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模拟公司、工厂教学环境布置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心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劳动现场等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模拟公司、工厂"就是从改善教学环境入手,来达到其教学目的的。


  如:服装设计室、服装制版室、缝制车间、服装成品检验室、服装展览厅等。全部设置与社会上的服装工厂一样,学生在不同的工作室进行着不同的实操练习。我院服装专业虽然在硬件建设上已基本达到仿真性,但在氛围上还不够,应尽可能使学生感到真实。"服装模拟公司"要摆放有相应的服装样品,挂有服装设计图、服装结构图、面料辅料样品等。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角色也要像服装工厂的技术管理人员与工人关系,甚至着装也与公司或工厂一样。这种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适应性对于学员从学习场所向劳动现场过渡是大有裨益的。


  二、分小组式进行系列款式创作


  为了使服装工艺设计课程有利于设计模式的教学,体现不同爱好、不同个性的设计风格,达到设计教学的目的。因此,在确定主题款式的前提下,可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根据市场的收集资料,有意识地针对课程所设定的款式进行系列服装设计,从系列服装的设计中挑选较为符合工艺设计教学条件,又具有一定时尚意念和个性设计的款式,每人完成设计作品一至两件。在充分体现学生思维创作的基础上,一是加强学生对系列服装设计的基础,体现共性与个性爱好的设计风格;二是体现群体的设计力量,提高服装的成型能力,既节省面料、辅料的成本开支,又能群策群力地完成系列设计的服装效果;三是增强学生对服装工艺的学习兴趣,增强课程的生命力,使单纯的工艺课程变成充满活力的设计课程。


  三、“模拟”教学方法


  “模拟公司”的教学运作的基本方式是在“工作岗位”上的学习,采用的正是行为导向教学常用的几种方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引导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等。上述教学法的共同特点有三个:一是以学生为中心、自主性学习为主;二是学生参加教学全过程: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反馈控制、评估成果;三是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伙伴。教师变信息教学为方法教学。


  例如:在服装设计教学中,我们可以首先采用项目教学法,给学生设计 工作室,制定 工作任务,再采用引导教学法,引导、辅助学生来完成此工作。


  学生在整个教学中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运用所学理论和技能知识进行课题的研究与实施。教师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从方向、进程、方法上起到引导作用。


  采用“模拟公司”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独立完成练习题目时,能产生一种自豪感与满足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不断摸索、练习中,不仅对所学内容有了感性的认识,而且积累了很多问题。这时,教师对练习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讲解,很多学生都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通过老师对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的分析和总结,引导学生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佳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服装工艺设计教学的改革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采用更为灵活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工艺设计课程的学习中,体会服装设计的真谛,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服装标准工时软件#GSD服装软件#服装工艺分析#GST服装生产软件#春晓GST#服装IE软件#标准工时核算#服装核价报价软件#服装工艺流程设计#服装IE数字化软件##服装报价软件#服装IE软件#GST分析员IE工程师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