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晓道专刊 | 浅谈缝制品行业的数字化和标准化的发展逻辑
文章出处:
发表时间:2022-04-26

文章来源:晓道

讲述产业先驱的《生存》

《发展》《引领》之道

时尚产业未来的《发展》之道

衣食住行和民生息息相关,民生繁荣是社会生活和经济稳定的根本。回看我们从事的“衣”这个行业,稍作延展可视为“缝 制品”行业,在全球工业化生产的经验主义和普世认知中,缝制品属于劳动密集型和生产技术含量不高的行业(好像生产 不需要什么先进的管理,只要有订单就能把工厂办好)。

本人从事缝制品行业的工作近30年,其间亲身经历的所见所闻和道听途说的职场故事,现大致以每10年来划分出三个阶 段:
第一阶段是中国对外开放之初的1990-2000年代的“开创期”,在华南区的广州,东莞,深圳,珠海等为代表的城市,随 处可见从内地南下务工的民工们排长队进厂接受面试,稍有规模的港澳台和美日韩等外资工厂,平均计每招3个女工才 会招1个男工,计每月30天会连续安排工作29天,每天工 作达到10.5个小时(休息那天的晚上少2.5个小时),通常 会连续加班3晚才休息1晚。发工资那天算是放1天假,上 午排长队领现金,下午排长队去邮局(没有银行电汇业 务,更没有手机网银业务)汇款回老家,晚上在面积只有 十几平方米的宿舍和七八个工友一起,畅谈各自寄回家 的那三五百块钱的用途;
第二阶段是2000-2010年代的 “成长期”,在华东区的上海,昆山,南京,杭州,宁波等为 代表的城市也涌现了类似于华南区的景象,因为务工 人员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工厂招工对男女比例的限制开 始放宽,月工作总时长也有缩短,体现为连续加班2晚可 以休息1晚,月工资收入也逐年双位数增长。与此同时,工 厂周围涌现出各种小商铺和地方特色小吃店和大排档餐 馆,员工外出租房住的比例增加,大环境下员工们的 工作和生活环境都开始获得人性化的改善。但在那个时 代,进工厂的绝大多数人还习惯和默认了缝制品行业主 要靠体力劳动去赚辛苦钱,甚至都形成了固化的自我形 象 定 位 和 价 值 感 认 同 。
这 种 现 象 延 续 到 第 三 阶 段 的 2010-2020年代的“竞争期”,随着全国越来越多城市招商 引资兴办工厂,无论是有外资背景的还是纯本土民营的 工厂,在市场经济浪潮中都面临原廉价劳动力红利转变 为用工荒的困境中。我们同行中那些有识之士不再固步 自封,不再甘于平凡,他们率先发声,他们率先行动,他们 投入心力和财力去研究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工具,他 们偿试在缝制品行业引进各种突破传统的管理经验和方 法,去寻求生产经营的效益提升以争取更多优质客户的 订单发展到今天,全行业都热衷于追捧当下最热门的 “精益生产”,“柔性快反”,“智能制造”,“供应链协同”, “数字化工厂”等新风潮。


既然大家都在追捧新风潮,那就有必要了解一番流行起来的驱动力在哪了?否则就容易陷入跟风的迷糊中,很难找出其 中的真谛。邀请大家从我在前面表述的三个阶段中找找每个阶段隐含的管理目标和资源的需求?记不清哪位管理大师说 过:“任何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有趋向失效的必然性,因为市场上的同行竞争加剧和社会向前发展带来的新消费需求会 挤压旧产品的生存空间”。回顾到我们缝制品行业这近30年发展的进程来看:

01



第一阶段“开创期”


客户下单的缝制品款式单一和每批次数量巨大,工厂靠海量涌现的兼价(青少年16岁至25岁为 主)劳动力任劳任怨工作为投资方创造不菲的劳动剩余价值;


02



第二阶段“成长期”


原第一批进厂的务工人员逐年结婚和生小孩,赚钱养家糊口成为主要生活追求的动力,大多数人 渴望收入稳定不会轻易换新工作。这些员工们身强力壮又经十年磨一剑成为了熟练工人群体,随着技术经验的积累而提 升了其作业效率,工厂获得高效劳动力的边际效益抵消了部分用工成本上涨的压力,持续保持了投资方的赢利空间;


03



第三阶段“竞争期”


依靠20多年来发展完善的产业供应链(短期内东南亚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的缝制品供应链不完 善,暂不纳入此文的对比分析范围)配套规模化优势,又叠加投资方已培训出大批中基层管理团队的职业创新期价值的 比较优势,这两方面共同作用促进了产能规模稳步加大的边际效益增长和优胜劣汰下的运营人均产出提高,从而缓冲了 用工成本持续上涨和客单价下调的双重压力,工厂整体上还能维持合理的收益;直到2020年代,全球政治格局和社会经 济运行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各行各业都进入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天罗地网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牵一发而动全身,缝制品 行业也随应时局在谋求新的存在感和价值感。我们可以大胆预见到2030年代,随着5G技术在工业生产和商用环境之间 的搭建成熟后,缝制品从生产管理到市场营销的链接靠“数字化”来焕发出第四阶段“迭代期”的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