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4年11月份国家总理李克强与德国签署了《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第一条就明确提出:工业生产的数字化就是“工业4.0”,工业4.0将实现: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的三个战略计划,之后中国政府在2015年5月份由总理签批了《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文件,这个制造强国建设分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2025年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曾经有一位IE(工业工程师)前辈说过这样一句话:“IE是助力企业飞翔的一双翅膀”,如何让“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之路?怎样在这道路上走的更快、走的更稳、走的扎实,IE在这个发展过程的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简单来说,IE就是制定标准、执行标准、优化标准、持续改善的一门学科,最终实现提效、降本、保质的目的,“用数据说话”是IE的基本理念,因此生产数据化管理是IE工作核心工作之一。
当前各行各业在政府的扶持下,在建立各企业自己的经营与管理大数据,服装行业也不例外,从业务、策划、设计、研发、生产、仓储、销售、售后等阶段在用数字化进行运营管理,以便更能快速适应市场的各种变化,为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持续保证企业竞争力。
数字化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基础,通过数字化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目标明确、决策准确、措施有效、执行有力的目标,它是将生产中各环节的基本状况,通过真实的数据直观地展现,并通过适当地分析,明确经营基本状况,发现生产中的不足之处,为管理者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促进管理层进行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有效地决策。完善的数据化管理能够明确指生产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能够有效地指导全员开展工作,能够根据问题的严重性与重要性进行有针对性地改善,促进团队的整体进步,从而实现领导效能。同时,数字化管理是企业管理改进的关键,优秀的企业管理应该具备完善的运营数据分析体系。
当前服装行业数字化建设面临的困惑:
基于以上一系列的困惑,可见当前服装行业实现数字化之路,是一项巨大而繁琐的工程,必须要成立专项小组,从老板、中高层管理、基层管理、基层工人的必要通力配合才能有效推进,真正的数字化是要将企业各种软硬件进行数据对接,实现数据实时互联互通,最终实现全链路来通过机器设备及信息来指挥人进行工作任务的目标。数字化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通过统计技术量化管理对象与管理行为,实现研发、计划、组织、生产、协调、销售、服务、创新等职能的管理活动和方法。
下图供参考:智能工厂建设全景图
在整个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精益化及标准化管理是重要基础,如果没有精益化的管理体系,各流程是不可能做到高效的执行,如果没有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各个环节不可能做到自主融合,信息上下游无法自动识别,也就无法做到自动处理,最终将无法让上下游流程或部门做到的智能决策,精益化跟标准化在进程中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作为工具,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也是必不可少的
精益生产通过持续改善措施、识别和消除所有产品和服务中的浪费、非增值型作业的系统方法。精益生产中的“精”就是指更少的投入,而“益”就是指更多的产出,它是一种全新适应的多品种、小批量、高效益、低消耗的生产方式,也是以最少的投入、最多的产出的优越性及有效性途径的一种生产方式。
数据化管理是指对生产活动中的各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及分析,从而到达帮助我们了解现状、发现问题,从而为进一步提出改善措施提供依据的一种精细化管理方法。在精益化及标准化管理过程中,会涉及到各种生产数据,如:订单数量、裁片数量、款式GST标准工时/工价、工作时间、标准产量、目标产量、达成率、效率、学习曲线、员工技能、入库数量、一次性通过率等等,如下图:
以上各种数据中,GST标准工时是在数据化管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它是服装生产管理中绩效考核的依据,是制定直接加工成本的尺度,也是准确安排生产的前提。没有标准等于没有管理,不合理的标准等于无效管理,正确的标准等于有效率管理。通过运用GST方法分析,得出服装款式的标准工时、标准工价、标准工艺.....,从而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技术标准及合理的工时标准。
GST标准工时在服装生产数据化管理中起到的作用:
有效的生产管理离不开数据化管理, 生产数据化管理是一种规范、准确、可靠、及时、清晰、具体、精细的运行方式。在生产管理中,一切用数据来说话,哪个部门成绩好,哪个同事做的不好,不再凭少数几个管理人员的主观判断,而是运用标准数据去客观、真实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并将分析结果运用到生产各个环节中去的一种管理方法,从这个定义来看生产改善的数据化管理它是一门管理工具,那它的意义也就是为我们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提供服务的,只不过这种管理工具和一般的管理方法不一样,它是用数字说话,并且尽量做到绝对量化,完全由真实的公开的结果也就是用数据来说话,简单的理解:就是看得见的管理!